一水合醋酸銅(II),以及類似的Rh(II)、Cr(II)四乙酸鹽都采取“中國燈籠”式的結構。如圖,每個乙酸根的一個氧原子都與一個銅原子鍵連,Cu-O鍵長為197pm;兩個水分子配體占上下,Cu-O鍵長為220pm。兩個五配位的銅原子之間的距離為265pm,與金屬銅中Cu-Cu距離(255pm)相近。這種Cu2(OAc)4(H2O)2二聚單元結構在晶體中主要通過氫鍵結合,其它的小分子配體如二惡烷、吡啶類和苯胺類均可取代上面二聚體中的水分子。
兩個銅原子互相作用,在室溫時磁矩為1.40B.M.,但隨溫度降低而減?。ㄈ?3K時為0.36B.M.),在253K時磁化率呈現出ji.大值,由此計算得相鄰的銅原子間的交換作用為286cm-1,表明二聚體中的銅原子間是以很弱的共價鍵相結合。由于自旋方向相反抵消,Cu2(OAc)4(H2O)2實質上是反磁性的,該結構對推動現代反鐵磁體耦合理論發展有很重要的貢獻。
實驗室中的制備方法:
將50g五水合硫酸銅溶于500ml水中,過濾,另取57g十水合碳酸鈉溶于240ml水,加熱至60℃,慢慢加入硫酸銅溶液,并不斷攪拌。靜置,濾出沉淀,用熱水洗滌至無硫酸為止,將沉淀放在300ml水中,加入2ml攪拌,靜置,傾出上層溶液,如此洗滌、沉淀數次。在燒杯中加入180ml水,熱至60℃,加入22g冰醋酸,然后加入上述洗好的堿式碳酸銅,直至容器底部略有剩余。過濾,濾液蒸發濃縮至原體積的1/3時,過濾,用2ml水洗滌,于室溫干燥,得成品。母液繼續蒸發,其得32-35g。
總反應為:
2CuSO4·5H2O + 4NH3 + 4HOAc → Cu2(OAc)4(H2O)2 + 2(NH4)2SO4 + 8H2O